反擊當前道德的卑怯和不健全的思想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二十二屆國際青商世界大會致詞

      在目前這個重要的時代裏,本人有若干想法。而這些想法經常縈洄於心,想來也必然是諸位曾經涉想過的
。在向諸位提出這些想法之前,首先一講我對國際青年商會的諸位會員和寶眷們的光臨臺北,致歡迎之忱。
      我不必提出,諸位能夠有機會為自己的國家,為人類服務,是何等幸運的事,因為這本來是很明顯的事實
。我似乎也不必再加重複的來提醒諸位,商業與貿易是相互的,並基於雙方的誠信。我也無須指出,中國大陸
的人民,沒有購買力—那就是諸位經濟學家、工商經營家和技術專家所稱的「消費傾向」。事實上,惟一可能
購買者,祇是匪共政權,而匪共政權的購買,僅在謀取自給的能力,而限於他們認為絕對的必需品,在其購買
的同時,即已計謀如何能摒除以後對自由世界以及諸位的依賴。易言之,它在貿易上,尤其與世界的貿易上,
主要是想根本排棄國際貿易一貫的互利的概念。
      我相信,由我來提醒諸位,英國在過去二十年中,跟匪共政權貿易那種有欠光采甚至可說是憂傷黯淡的經
驗,也許是多餘的。英國所以維持它與大陸共匪的關係,其可能的理由有三:(一)不肯承認做過錯事,也就
是俗語常說的有損面子的問題。(二)戰後英國的國勢日蹙,其本身社會結構的內部不幸已受腐蝕,實不及顧
到道德準則。(三)所謂皇家殖民地的香港,位處大陸邊沿,為英國不斷帶來利潤的誘惑,遠非英國所能抗禦

      倘若我提及在國際貿易中,基於雙方那種循規蹈矩、彼此信守的商業道德與義務,在和共匪交易時,仍被
信守,會引起你們的微笑。而時問當可證實這一真理。無論如何,我深願將這一錯綜複雜的「人的實情」,聽
之於諸位的專長和我們的專家們。
      現在,我要講到另一樁「人的實情」—這是同樣重要,甚至更基本的,因為這與我們之為人的價值有關。
雖然對於這種價值,過去許多人只是口惠而已。本人深知,這些年來諸位必定都會猜度過中華民國,遭遇到這
麼多需要克服的橫逆和困難,倚仗甚麼樣的力量來支持的。用句俚語說,究竟是靠了什麼,使中華民國得以持
續不衰?
---------------------------------------------------P.282---------------------------------------------------
      在我作關聯性的評定以前,首先讓我說明,我並無意自是其是。因我深悉,我們並非無瑕,亦非絕無錯誤
。我希望指出的,就是從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的法國,與今天的中華民國的景況和「精神」,有很明顯的
相似之處。在此我要為諸位分析當時「法國精神」的箇中道理,以使諸位更能明瞭我們始終不屈不撓的精神是
甚麼。
      諸位難免要問,我為甚麼要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來作比喻?我的理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未久,人們難
免各非其非,各是其是,使得不偏不倚的史家,尚不敢試圖衡量當時的史實,以求公正的評定。我很知道歷史
不會重演的老話。雖然歷史不會重演,因為時空有所變化;但不幸類似的事件的重演都有其習慣性。
      我常感覺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的領導階層,為自我催眠得來的自喜自滿心理所大蔓延,其情形
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般心理,極為相似。當日的世界領袖強國,為冷漠的態度和自欺所瀰漫,與今日自
由世界的情形,毫無二致。
      現在要解釋我的意思。從一九○ 五年起,英國自由黨連續獲得政權,在甘貝爾班內曼和艾斯葵士擔任首相
期間,他們深信,以他們那種善良的意向,確能維持世界和平。於是,一方面雖然繼續建造重量級戰艦,另一
方面卻在其他海軍軍備上,發洩他們的反戰情緒,以致一九一四年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戰關始的時候,斯卡巴
灣的海軍停泊基地,仍沒有足夠的防禦工事、固定的防衛裝備、和為海軍艦隻進行適當養護的乾船塢。假使德
國當時有幸獲知英國海軍某些時候在這個地區集結,則英國會遭遇厄運的降臨,歷史可能也要重寫了。德國只
有像日本以機羣突襲珍珠港一樣,聯合潛艇和戰艦,作決然的攻擊,便可能無限期地將英國大艦隊封鎖,或者
使之成為無用的殘骸。
      再者在開始十二天法國每日死傷五千到五萬人,那個可悲與災禍般的退卻期問,德國的對比利時侵略,破
壞了英、法、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比國中立共同的慎重的永久保證,事實顯示,在一個詐欺險惡的掠奪者,保證
不啻廢紙,簽訂只用以哄騙和嘲笑天真的人們,儘管這些人是誠心善意的政治家,或是所謂具有國際外交經驗
的人士。不幸的是,所謂條約只是為方便而簽訂,也可以為方便而廢棄那句譏嘲的話,竟然一直是真實的。由
於時間的限制,我只提侵略者兩項無可挽救的錯誤,再提被侵略者兩項例證:
---------------------------------------------------P.283---------------------------------------------------
      德國方面,一個世紀之久的德國哲學,塑成了他們對於人民(Herrenvolk)的想法—模範民族。受到僧惡
異己的一般人,如費希特、黑格爾、尼采、德來施凱等的影響,認為德國人的天意注定,要在歷史上佔據最高
的地位,德國的命運,是領導世界,步向其光輝的「文化」,而為「超人」者最終的道德義務,乃是增強其國
家的力量。這種缺乏明辨的半盲目狀態,促成九十三名德國教授和知識份子,發表對「文明世界」的宣言,否
認其罪惡,置確鑿的證據於不顧。他們厚顏無恥、鹵莽的,宣揚德國「文化」,具有文明與有益的效果,並否
認侵犯比利時的中立是犯罪行為,也否認歐洲偉大的文化中心—盧芳,與其聞名於世的圖書館,已被毀壞。這
一可恥的宣言,彰明較著的大膽謊言,卻由聲望重於一世的人物,如蘇德曼、欒琴、赫特曼、哈耐克、和韓培
丁等,不以為恥的予以簽署。大家都知道,當時德國的黷武主義者,曾犯無可原諒的野蠻行為和應受譴責的屠
殺罪行。然而,一些自認為絕無錯誤,自尊自大的知識份子,被偽善和妄想所蒙蔽,剝除了知識份子對真理應
有的真誠,到了依據常識也難以理解的程度,遑論良善和判斷的能力了。
      今天,我們又看到許多知識份子,有知識份子意向的人,和假知識份子,在可憐的、恍惚的昏聵狀態之下
,竭力追尋自我以及生存的理由。
      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參謀本部對「全面進攻」(Offensive a Outrance )也就是稱之為十七號計劃
的總體攻擊,顯示毫未顧惜法國士兵的性命,是一個可悲的、重大的錯誤,,而德國低估法國的精神,更是致
命的錯誤。其時,德國人以為法國已屆絕滅之點;法國的精神,竟然會像永遠不息的火燄,蓬勃迸發,正是德
國帝國主義的喪鐘。德國以為它縱然入侵比利時,不致引起英國參戰的賭注,是另一件無可挽救的錯誤。因此
,由毛奇所主持周密卓越的施里芬計劃,以為征服了巴黎,就可以在六週內瓦解全部法國,產生了那句誇口的
名言:「右列排尾的人可以用衣袖拂到英吉利海峽」,變為煙消火滅。
      我講這些歷史,為了要表明,雖然法國人易犯錯誤的性質,有時有效率,有時又沒有效率,犯了極大的錯
誤,經歷了不少可怕與黑暗的日子,但在它面臨著著名機械式的兇猛的條頓令時,卻仍能屹然生存。
      無疑地,箇中祕密,是它人民的精神,也就是法國一句警語裏所說的:「Vlctoirec, est La Volonte」:勝
利在於
---------------------------------------------------P.284---------------------------------------------------
意志—一種無所不在、無往不克、超越一切的意志,儘管天翻地覆、仍不知投降為何物的意志。這種意志顯示
了那個時候的法蘭西,傳統的法蘭西(包括其一切感情的與理性的涵義)—具有脊骨擔當的法蘭西。
      福煦摸索而又似乎不著邊際的答覆他在馬恩河為什麼沒有承認戰敗是:「為什麼?我也不知道。為了我的
部下,為了我有意志。而且—上帝在那兒。」這種拙樸、未經琢磨、斷續的答覆,正畫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法蘭西不朽的靈魂。正是這個靈魂,這種「精髓」,我們稱之為精神的,支持和培養了我們中華民國。我們仍
能不顧遍體鱗傷,不屈不懼,在我們所處的艱苦環境中,滿懷信心,勇往直前,邁向未來。
      過去的一年之中,很多政府為自身短暫的便利,甘願屈服,背棄了它們日常一再誇耀的道德原則,對人所
週知殺弟的「該隱」,予以贊成的印戳。他們竟卑劣至於將我大陸人民之被奴役,尊之為如同授惠。他們對匪
共政權,予以外交承認,不啻是對我們大陸上伽鎖下的同胞,加以致命之一擊。而這個他們還名之為對七億中
國人民的友誼。但是,我們可以對大家說,凡是有遠見的人,只要向前途展望,就都會知道,這是不能、也不
會成功的。
      歷史會裁決他們的行為是否奸詐。因為他們實質上是在從事有史以來從無如此大規模的人口交易。蓋此關
係數以億計的人民生命的存亡與自由的得失。他們為了甚麼?幾塊錢?能夠多久呢?他們極盡其奉承獻媚之能
事,諂笑匍匐于匪共政權的腳下,而匪共政權乃完全賴「禁衛軍」的槍砲以及媚者與宣傳員的支撐。這些政府
,試圖安慰自己的良心,用一種欺詐虛偽的邏輯,辯解這種人口的交易。
      他們以不能忽視大陸七億人民,作為自我的解釋。這種本末倒置的邏輯,揭露了當前的道德卑怯、墮落、
和無情,實為各類罪惡之尤。
      他們非常明白,他們的所做所為,不在承認大陸上的七億人民。反之,他們是在否定這些人民,同時是緘
默的贊成,不,實在是在幫助,並與那些奴隸頭子同謀,來奴役中國人民。這整個問題,繫於人類究竟是否放
棄自由,寧取奴役?或是他們是否永遠馴服地接受奴隸式的生存—而言些正是我們自由世界裏若干不健全的思
想家們所虛構的。我相信,諸位與本人對他們的答覆,都同樣是堅決而宏亮的:絕對不會!
---------------------------------------------------P.285---------------------------------------------------

最近更新於 2015-06-08